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妇幼保健馆 > 健康保健健康保健

孩子为什么会口味重、流口水、没胃口?

发布日期:时间: 2019-12-19 10:14:30   浏览次数:2039   信息来源: 翔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

口味重、唇色淡白,问题在脾

中医认为,脾“开窍于口,其华在唇”。意思是,脾有没有毛病,可以通过嘴唇的色泽和口味等观察出来。

《黄帝内经》里说:“脾气通于口,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。”意思是脾和口味是相通的。一个人如果脾气不足,他的口味往往会出现问题。比如有的人总觉得嘴里没有味道,或者嘴里会出现异常的口感,这就是脾气不足的表现。

什么是脾“其华在唇”?意思是脾的问题可以通过嘴唇的色泽判断出来。

孩子正常的时候,嘴唇的颜色应该是嫩红色的;如果脾阴不足,嘴唇往往是鲜红色的;嘴唇是淡白色的,那就要考虑孩子是不是脾血不足,或者是受寒了。

一般来讲,受寒引起的嘴唇淡白是暂时的,身体暖过来颜色就能恢复正常。如果是血虚,那么颜色则是长期的淡白,此时就要警惕了。

孩子上学后没胃口,是压力伤到了脾

不少家长会有这样的疑问,为什么孩子上学后,就变得没有胃口,不想吃东西了呢?其实,家长们如果明白“脾,在志为思”“思则气结”这些中医道理,就应该明白,孩子吃饭不香可能是他的学习负担太重了的缘故。

中医认为,如果一个人思虑太过,则会气结,就把体内的脾气聚住了,结果就是伤害到脾。长期思虑过度的孩子往往胃口都不好,“茶不思,饭不想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
现在的孩子,每天要做大量的作业,要不断去思考各种数学题、语文题、英语题等如何做,所以气机容易聚结,导致脾胃不想工作。此时,我们要想办法去调整孩子的学习节奏,让他们放松,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恢复胃口。

睡觉流口水,是脾不足

中医认为,“脾在液为涎”。涎就是口水,口水能反映脾的情况。针对这个问题,我们的老祖宗分析得很细,《黄帝内经》说“五脏化液⋯⋯脾为涎,肾为唾”。意思是口水分为唾和涎两部分。唾与涎,虽然都是口腔分泌的液体,但是二者有一定区别。涎为脾精所化,出自两颊,质地较清稀,可自口角流出;唾为肾精所生,出自舌下,质地较稠厚,多从口中唾出。

为什么小孩子睡觉的时候会流口水呢?中医认为这是脾不足的表现。

有的孩子嘴边老是湿湿的,嘴唇都爆皮了,也说明他脾不足,因为脾控制不住涎了。正常的时候,脾有收摄的能力,可以控制涎的收放。没有食物的时候不分泌,有食物才分泌。但有时候脾的功能紊乱了,涎不该出来的时候却出来了,所以才出现睡觉时流口水的情况。

还有一种情况,有时候会感觉嘴里总是干干的,这其实是脾阴不足,不能产生涎液的表现,此时需要滋养脾阴,以生津液。

孩子出现了脾不足,脾胃虚弱的症状,可以通过日常的饮食来调补。多吃各种各样的五谷杂粮:山药、薏米、芡实、莲子肉等都是补脾胃的。更重要的是,饮食的量要合适,多选择好消化的食材,过量或者不当的饮食会加剧脾胃的问题。

在生活中,坚持捏脊、揉肚子,配合适量的运动,对脾胃的恢复也很有帮助。关注孩子的情绪,当他们有压力或烦恼时,通过有效耐心的沟通,帮助孩子发泄出来。通过这些日常的调理,孩子的脾胃就会得到滋养,身体也会越来越好。